作者: 時蘇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09-08 09:59
左南社區的前身丁陽寺行政村是黃河灘區村莊,不但村居環境差,基礎配套設施十分薄弱,缺少休閑娛樂的地方,晚上沒有路燈,道路高低不平,很多人非必要都不出門。2018年9月,該村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,所轄四個自然村全部搬出了世代居住的黃河灘,住進了新社區樓房。
如今的左南社區,樓房整齊,綠化美觀,配套完善,成為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產業興旺的美麗新農村。特別是社區內的幾個致富車間,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婦女分布在各個車間里忙著手中的活兒,一幅景美、業興、人和的幸福鄉村畫卷呈現在記者的眼前。
9月5日,在鄄城縣左營鎮左南社區的檔發加工車間內,56歲的社區居民盧桂蓮正忙著將手中的假發整理分把,兩個可愛的孫女在她的身邊無憂無慮地做著游戲。
“在家門口上班,既不耽誤照顧孩子和老人,每個月還有兩三千元的收入,真的太方便了。”盧桂蓮說,人發加工工藝簡單,時間靈活,沒有年齡和性別的要求,只要有勞動能力就能工作,非常適合像她這樣年齡偏大且不便出門的中年婦女就業。
據車間負責人王愛華介紹,他們所生產的發制品遠銷歐美,現在車間里有70余人務工,大都是本社區及周圍村莊的村民。
“一天工作9小時,每月可以休一天假,滿勤還有200元的獎勵。”居民張蕊說,每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的工資。
與檔發加工不同,在眾鑫箱包加工致富車間里工作的則都是年輕的村民。“我們主要生產汽車內飾、戶外背包、收納包、工具包等產品,和外貿公司合作進行訂單加工,產品主要出口到日韓、歐美國家。”這個致富車間的負責人李玉江說,他曾在北京、青島等大城市工作,經常與一些外貿公司打交道,可以拿到第一手訂單,看著家鄉發展日新月異,一系列惠民政策有效實施,他返鄉創業干起了箱包加工車間,車間里有60多名工人,大都是周邊村民。
左南社區黨委書記李雪平說,社區現有兩家檔發致富車間和一家箱包致富車間,一些規模稍微小點的服裝、家具、鞋幫加工車間更是不少,解決了好幾百人在家門口就業。“自從搬進了新社區,群眾的幸福指數、滿意度明顯提高。長期以來,受灘區影響,經濟發展相對滯后,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難,曾經面臨的‘住房難、行路難、澆地難、吃水難、上學難’等一系列問題,都一去不復返了!搬離黃河灘、安居樂業,灘區人幾代人的愿景,如今,在黨的好政策下總算是實現了!”
目前,搬遷后,老村復墾土地已全部流轉。鎮政府正全力推進灘區后續產業發展,積極引進大型企業合作。下一步,他們將通過打造田園綜合體,發展高效農業、開發黃河沿線觀光旅游等方式,進一步引領拉動灘區群眾就業致富。
文/圖 記者 時蘇建